夢想播種人——記余干縣第十一小學校長史南城
6月16日,省委組織部公布了2022年度“新時代贛鄱先鋒”學習宣傳人選名單,我市教育系統宣紅文、蘇雨忻、陳建松、陳正衛、湯少榮、金曉星、史南城、金慶華等8名同志被確定為學習宣傳對象。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群眾身邊好黨員”——上饒市余干縣第十一小學校長史南城的先進事跡。
在2020年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組委會給予史南城校長的頒獎詞為:身軀瘦小,以之為筆;赤心執著,以之為墨。播撒火種,興教扶智;深耕鄉土,傳承文明。二十八年追夢,三所學校領航。敢為人先,常化腐朽為神奇;善始善終,樂為父老寫明天。
1973年出生的史南城,從跟隨他人的教育理念起步,逐漸形成自己對教育的深刻理解,那便是文化興校、課程育人。從教28年來,特別是擔任校長后,史南城引領三所鄉村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書寫出鄉村教育的錦繡華章。
2001年,年僅28歲的史南城通過競聘成為當時余干縣最年輕的校長。當他滿懷雄心來到九龍鄉中心小學時,看到的卻是破敗的校園。史南城沒有氣餒,經過一番調研,他確定了5年之內讓校園環境、教學設備、師資隊伍、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均達到全縣上游的目標。爭取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煉弘揚校園文化凝聚人心、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教師育人能力、堅持帶頭家訪留住生源……不到5年,九龍鄉中心小學發生巨變,學生積極向上、老師樂教善教,校園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憑著出色的辦學治校能力,剛過而立之年的史南城被評為江西省首屆優秀校長。
2006年,正當史南城準備實施第二個五年規劃時,縣教育局決定調他到三塘鄉中心小學任校長。擺在他面前的是教師精神狀態低迷、教學網點分布不均、生源流失不斷、學校舉步維艱的困難局面。史南城沒有退縮,他又一頭扎進細致的調研中,提出了“文化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策略。史南城在管理中時刻體現人文關懷,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與具有人文情懷的“軟”管理有機結合。在工作中,他挖掘教師的亮點,知人善任,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生活中,他關心教師,尊重教師的權利,處處站在教師的立場處理問題。三塘中心小學師生飲水困難,史南城一到任就籌措資金打了一口水井,同時擴建了學校食堂,改善師生就餐條件。6年時間,史南城兢兢業業,讓本已沉淪的三塘中心小學逐漸發生喜人的變化:學生素質不斷提高,有多名學生在縣級以上各類比賽中獲獎;教師教學技能不斷提高,學校先后榮獲“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四星級黨支部”、“素質教育先進學校”、“市先進學校”、“市校園文化建設實驗基地”、“全省教育系統‘規范管理年’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史南城也被評為江西省首批學科帶頭人、江西省第二屆中小學、幼兒園“教學科研”先進個人、上饒市十佳優秀校長、余干縣先進教育工作者、余干縣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
2012年,史南城再次擔任“救火隊長”,來到生源流失極其嚴重的古埠鎮中心小學任校長。上任后,史南城邀請專家組成“會診”團隊,對古埠教育現狀、根源進行深入診斷,找到了阻礙學校發展的癥結,確立了“建名師隊伍,創品牌學校,育優秀人才,顯教育特色”的發展戰略,制定了“校品雅致、師品高尚、課品大氣、生品靈氣”的辦學目標。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回流”,切實減輕群眾的經濟壓力,史南城白天忙著在學校處理各種大小事務,晚上還親自帶著老師們上門家訪。學生欣歆(化名),父親智力障礙、母親雙腿殘疾,家庭經濟非常困難,但她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咬著牙把欣歆送到私立學校上學。史南城找到欣歆父母,誠懇地說:“我非常理解你們對孩子的期望和對古埠鎮中心小學的擔憂。我向你們保證,古埠鎮中心小學一定能為你們的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請相信我!”真誠的話語打動了欣歆的父母,他們毅然決定把孩子轉回古埠鎮中心小學就讀。
就是憑著這股韌勁、拼勁,史南城讓古埠鎮中心小學創造了一年回流1000多名學生,三年回流近3000名學生的奇跡,每年為古埠鎮的百姓減負1500多萬元。古埠鎮中心小學也迅速成為全縣一流、全市知名的示范學校。2013年,古埠鎮中心小學成為全縣課改實驗首個農村學校;2015年,學校成功舉辦余干縣第二屆教育實驗成果現場展示會。在史南城的帶動和鼓勵下,學校教師參與了100多項市級以上課題,近70篇論文在省市級刊物發表,數十人次在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中獲獎。
2019年,史南城被省政府授予推進全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積極貢獻獎。同年成為江西省唯一入選全國馬云鄉村校長暨新鄉村教育家的江西校長,2020年入選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被譽為“讓鄉村學校起死回生的救火隊長”“鄉村播種人”。
2021年6月,他再一次服從組織的安排,調任余干縣第十一小學校長一職。這是一所為解決縣城學齡兒童就近入學問題而新建設的學校。七月初接到這個任命之后,史南城當天下午就興沖沖地到新學校看看。但當他驅車來到學校門口時,所看到的景象卻讓他的心頓時涼了半截:兩棟教學樓都還沒拆腳手架,外墻還沒有粉刷;綜合樓剛剛做了一層,澆筑的水泥柱子上鋼筋裸露在外面;操場都還沒硬化,到處是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和土堆,無從下腳……離9月1日只剩下一個多月了,這樣的工地怎么招生開學?
盡管心里有巨大的失落感,但退縮從來都不是史南城做事的選項。他深知,作為校長都有這樣的顧慮和擔心,家長就更別說了。如何迅速完成開學前的各項準備,是擺在眼前的巨大挑戰,而且是只能贏不能輸的戰役。他迅速調整心態,每天到學校工地督促工程進度,同時,積極向教體局爭取支持,著手組建富有戰斗力的班子團隊和名師加盟的教師隊伍。為了實現新學校的高定位謀劃、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他一邊努力思索、建構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文化,一邊廣泛征求專家、學者的意見,最終凝聚了“傾注我們十分心血,奠基學生一生幸福”這一辦學理念,確立了將“雅慧文化”作為學校文化主題,提出了“培養心中有夢、眼中有光、肩上有責、胸中有墨、臉上有笑、臂膀有力的雅慧少年”這一育人目標,形成了擁有十一小特色的“一訓三風”。并以此為基礎,擬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
由于做好了大量全面細致的準備工作,九月初,新學校如期開學,并迅速走上了正軌。盡管本學年學校只有一個起始年級,但各項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很快得到了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十一小已然成為余干小學中的一顆冉冉上升的明星學校。可史南城并不滿足于表面的成功,他對學校發展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那就是雙減背景下如何實現學校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行為的變革,如何讓“雙減”政策真正體現成效,促進孩子全面健康成長。在經過多番探討論證之后,他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雙減工作“十一主張”,即“統一兩個認識,找準三個著力點,推進六項革新”。在他的引導下,十一小努力探索構建“五育融合”教育評價體系,堅持“全維度育人、全項目布局、全資源整合”原則,服務學生多元發展,聚焦精準育人。同時探索建立和完善學校、社會協同機制,組建家長委員會,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對接社區、青少年活動中心、博物館、圖書館等校外活動場所,拓展課后服務渠道,打造家校協同育人、協同減負的工作合力,共同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推進協同育人共同體建設。與此同時,他給教師們先后布置了“雙減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實現作業設計的精設+分層+可選”“設計一份五育融合家庭表現、在校表現積分卡”等“課外作業”,并帶領大家努力探索“學科內大單元教師走班合作教學”“1+N課后服務模式”等工作機制。由于工作成效顯著,特色鮮明,余干十一小的雙減工作得到了省內外媒體的關注,先后登上了江西教育電視臺《局長、校長談雙減電視專訪》、上饒日報等媒體,并被省教育廳作為典型推薦上了《中國教育發布》。學校立足“雙減”改革師生評價的做法還被江西省教育廳作為全省首批15個“雙減”校內提質增效典型案例,在省內外廣為宣傳和推廣。
無論在什么境遇、什么崗位,史南城總會在他耕耘過的土地上播下一顆顆夢想的種子,并帶領師生們一起去澆灌、去期待,去聆聽它們破土而出、拔節生長的美妙聲音。
- 08-30 · 星光不問趕路人,踔厲奮發正當時——記廣豐
- 08-30 · 平凡崗位鑄就先鋒本色——記鄱陽縣第二中學
- 08-30 · 平凡崗位鑄就先鋒本色——記鄱陽縣第二中學
- 08-30 · 川渝陜等地降雨持續需防旱澇轉換 南方高溫
- 08-30 · 穩企紓困出實招 市場主體強信心
- 08-30 · 年均增長6.1% “中國服務”國際競爭力穩步
- 08-30 · 中央財政再次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農資
- 08-30 · 前7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同比增長13.1%
- 08-30 · 黨的十九大以來公務員隊伍建設工作綜述
- 08-30 · 江西這十年|南昌GDP連跨四個千億級臺階 人
上饒之窗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上饒之窗"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上饒之窗所有。
② 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上饒之窗"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上饒之窗",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上饒之窗網站聯系。